1949年,青帮被清算,听到一名字,陈老总挥手打断:这人动不得!

趣史小研究 2024-05-02 06:34:25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1949年的上海,风云变幻。随着新政权的建立,一场针对历史悠久的青帮的清算行动如风暴般席卷整个城市。在这个关键时刻,许多昔日在黑暗中呼风唤雨的帮派大佬,一个接一个地被捕或消失。青帮,这个曾经在上海滩上横行无忌的组织,现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在一间昏暗的办公室内,陈老总正审视着一份厚厚的文件,上面列着那些需要被清算的青帮成员的名单。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决断和严厉。这份名单对于上海的未来安定至关重要,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飞星车行的掌舵人

1902年,顾竹轩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跟随一群苏北老乡来到了繁华的上海。他们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土地,带着逃离家乡贫瘠和饥荒的决心。在上海,顾竹轩初到之时,因缺乏技能和资金,只能从事黄包车夫的工作。

他的身体强健,每天在车站前的广场上,他会拉着黄包车,顶着炎炎烈日或是刺骨寒风,从早忙到晚。顾竹轩在黄包车行业的勤奋和力气很快就被一家名为飞星的德资车行的老总注意到。这位德国人在中国经营着一个不小的车行,专门提供马车和汽车服务。

有一天,老总亲自到车站寻找能够驾驭新引进的汽车的司机。顾竹轩的稳健和诚实印象深刻,德国人便邀请他到车行做试驾,并很快地让他成为了飞星车行的专职司机,负责驾驶并维护车辆。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的局势紧张,许多在华的外资企业都面临着资金回流和业务收缩的压力。飞星车行的德国老总也计划将业务缩减,甚至考虑低价出售车行。得知这一消息的顾竹轩,看到了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他毅然决然地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这些钱本可以让他回乡安家,却决定用来买下车行。顾竹轩还向德国老总表达了进一步降价的请求,以减轻自己的财务压力。经过一番谈判,老总被顾竹轩的诚意和坚持所打动,同意以更为优惠的价格将车行转手给他。

成为飞星车行的新老板后,顾竹轩没有忘记自己的苏北老乡。他主动提供工作机会,特别是对那些像他一样初来乍到上海的苏北人。他知道这些老乡多数人家境贫寒,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在车行里,他们被优先考虑。

这种举措加深了顾竹轩与老乡之间的关系,使得他在他们中间的威望急剧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星车行不仅在业务上越做越大,而且逐渐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加入青帮,保护同胞

1916年,上海的社会格局复杂,商业竞争和地区帮派的影响日益显著。为了保护自己的车行及其员工,特别是那些来自苏北的老乡,顾竹轩决定加入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帮派之一——青帮。

加入青帮对顾竹轩而言,是一种必要的社会策略,也是确保他的商业活动可以在复杂环境中顺利进行的保障。青帮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帮派,以严格的组织结构和辈分系统著称。顾竹轩的加入过程并非简单,需要经过现有帮众的推荐和领导层的审核。

凭借他在商界的成就和对老乡的照顾,他很快就得到了帮内人士的认可和尊重。顾竹轩被正式接纳为青帮的一员,并赋予“通”字辈的称号,这在青帮的等级制度中位列较高,甚至高于后来著名的帮派人物杜月笙。

拥有了青帮的背景和支持,顾竹轩的车行业务得到了更加顺畅的展开。他能够更有效地协调各种资源,解决由于地区竞争或帮派纠纷带来的问题。同时,他也确保自己的车行成为了他老乡的庇护所。

许多苏北来的移民,无论是遇到生活困难还是求职不易,都能在顾竹轩的车行找到一份工作,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顾竹轩不仅仅是一个商人,他深知自己从贫困中崛起的经历,对于那些底层的老百姓特别是苏北老乡的苦难有着深刻的同情。

他经常在冬季为贫困家庭送去煤炭和米粮,每逢节假日,他的车行都会发放额外的赏金给员工,尤其是那些生活依旧困难的老乡。

在上海滩这样一个商业与帮派混杂的环境中,顾竹轩不仅维护了自己的事业,还尽力提升了周围人的生活水平。他的慷慨和关怀赢得了众多下层民众的敬仰,也使得他在青帮内部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慷慨解囊,赈灾救难

1931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洪水,苏北地区尤为严重,许多田地被淹没,房屋倒塌,大量居民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食物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消息传到上海,顾竹轩立刻意识到灾情的严重性,决定采取行动帮助受灾的苏北老乡。

顾竹轩首先组织了一次紧急会议,召集了车行的管理层和重要员工,讨论赈灾的具体方案。他决定使用自己的积蓄,这是多年来从事车行业务和其他投资积累下来的,但这些钱还远远不够覆盖赈灾所需的巨额费用。

于是,他决定出售自己名下的一家玻璃厂。这家玻璃厂是他多年前投资的产业之一,位置位于上海近郊,经营状况良好,但考虑到紧急情况,顾竹轩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支持灾区重建。

在确定了资金来源后,顾竹轩迅速行动,联系了多家粮食供应商和运输公司。由于他在商界的影响力以及青帮的背景,这些联系通常能够得到迅速的响应。他亲自监督购买了大量的大米、面粉和其他基本食品,这些都是灾区急需的救援物资。

随后,顾竹轩组织了一支运输队伍,由他的车行提供车辆和驾驶员,确保粮食和物资能够尽快送达苏北。考虑到路途遥远和道路可能遭受洪水破坏的情况,他特别选用了能适应恶劣路况的重型卡车,并安排了技术人员随车确保行车安全。

在物资运往苏北的途中,顾竹轩还与当地的救援组织进行了联系,确保物资能够准确无误地分配到最需要的人群手中。他还发动了其他商界人士参与救灾,通过他的呼吁,更多的捐款和物资得到了筹集,共同支援灾区。

抗日时期的义举

随着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全面侵占上海,整个城市的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日本人意图控制上海的各个层面,包括那些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业和社会领袖。顾竹轩,作为上海滩上一个知名的商人和社区领袖,很快就成为了日本人关注的对象。

日本占领军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将顾竹轩纳入其控制之下,以便利用他在地方上的影响力服务于他们的占领政策。他们派遣官员和间谍多次拜访顾竹轩,提出各种诱惑性的条件,如提供更多的商业优惠和安全保障,甚至直接提供金钱和权力的诱惑。

然而,顾竹轩坚定地拒绝了所有这些提议,他的回答简单而坚决:“死也不当走狗!”面对日本的威逼利诱,顾竹轩不仅未曾屈服,反而更加积极地支持中国的抗日力量。

他清晰地看到了中国的形势所需,尤其是在他的家乡苏北及其周边地区,新四军正积极地进行抗日和地区根据地的建设。顾竹轩开始秘密地支援新四军,利用他在商界的联系和资源,帮助他们在苏北地区建立和扩展抗日根据地。

顾竹轩的帮助不仅限于资金上,更体现在物资支援和人员保护上。他利用自己掌控的在上海租界的码头资源,组织了一系列秘密的物资运输行动。他的车行和船只成为了抗日物资运输的关键工具。

大量急需的药品、医疗设备和其他救援物资被装载在他的车辆和船只上,经过精心的策划,这些物资被秘密地送往苏北的抗日根据地。顾竹轩还组织了一个由他的员工和青帮成员组成的小组,专门负责安排和协调抗日伤员在上海的治疗事宜。

这些伤员多是在前线受伤的抗日士兵,他们在秘密抵达上海后,顾竹轩就安排他们在安全的地点接受治疗,确保他们尽快恢复,之后再将他们秘密送回战场或者抗日根据地。

新中国的贡献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对过去的帮派势力进行了广泛的清算。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昔日的帮派领袖成为了清算的对象。在上海,由于青帮历史上的影响力巨大,政府特别关注如何处理这些帮派的老大。

杜月笙已经逃亡至香港并病死,而黄金荣则被安排在上海大世界门前公开扫大街,作为改造和示众的一部分。在处理帮派成员的名单上,顾竹轩的名字也出现在了陈老总的桌上。陈老总是当时负责上海地区清算工作的负责人。

他的助手正在向他汇报已经处理的帮派人物情况,提到了黄金荣已经按照改造计划进行,接着提到了顾竹轩。

陈老总听到顾竹轩的名字时,立刻打断了助手的汇报,严肃地指出:“这人可千万动不得!他是我们的老朋友!”陈老总的这一指示,显示了对顾竹轩过去行为的了解和认可。

事实上,顾竹轩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行为,尤其是他对抗日活动的支持和对青帮的非传统使用,为他赢得了不少尊重。他不仅支援了抗日军队,还秘密帮助许多抗日人员,并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新四军输送药品和必需品。

这些行动在新政权中的某些人士看来,显得他不同于一般的帮派领袖,而是一个真正为国家和人民考虑的人物。不久后,上海开展了一次协商大会,讨论上海的未来和秩序重建。在这次大会上,陈老总和顾竹轩有了正面的会面。

陈老总在众人面前与顾竹轩握手,并公开称赞他“有气节”,这种公开的肯定进一步确立了顾竹轩在新时期的安全与尊重。然而,顾竹轩的健康状况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逐渐恶化。

经过多年紧张而劳累的生涯,加上年事已高,他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到了1956年,顾竹轩因病去世。



参考资料:

来自 周太彤 胡炜(前). 上海高市区志系列丛刊 黄浦区志[M]. 1996

2 阅读:1529

趣史小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