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从“80后乘组”身上学到的|新黄河晚读

新黄河 2024-04-25 22:50:25

4月25日晚,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 ,三人均为80后。

对于热爱飞行的人来说,谁不渴望飞得更高更远?谁不想有一天真的可以触摸星空?关于追梦这件事,80后乘组身上的奋斗故事,给我们诸多启发。

全力以赴,才能不留遗憾

仅过两年,叶光富再出征太空。这一次,他是中国首位80后航天员指令长,有望成为我国飞得最久的航天员。

对此,他淡然一笑。在他看来,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这样的太空纪录迟早会被打破,最重要的就是时刻保持拼搏状态。

叶光富的微信签名始终是这样一句话:“奋斗成就梦想,拼搏时刻在线。”

“拼搏”这两个字也深深刻在了李聪的奋斗历程中。

从成为航天员的那一天起,飞向太空就成为李聪奋斗的目标。沙漠里,跟着战友们参加野外生存训练,晚上冻得睡不着,大家胸前烤着火,背后凉飕飕,白天热得受不了,皮肤被太阳烤得生疼,嘴唇也干得脱了皮;海上救生训练的经历尤其难忘,返回舱里密不透风,跟蒸笼一样闷热,穿着密不透气的舱内压力服,差点中了暑……然而,回忆起这些经历,李聪感觉颇有成就感。

“奋斗是实现梦想和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虽然说过程可能是艰辛、坎坷,甚至是痛苦的。当实现梦想后,再回看来时的路,你会感谢曾经不轻言放弃的自己,曾经努力拼搏奋斗的自己。” 叶光富如是说。

纵然前路荆棘遍野,勇者坦然无惧

追求梦想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

第一次体验飞行,当飞机冲上云霄时,李聪突然感到一阵头晕,胃里也是天翻地覆。他双手死死把着操纵杆,一动也不敢动。下了飞机,他的信心跌落到了谷底:“我是不是要被淘汰了?难道我不适合当飞行员?”

那天晚上,李聪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家人的期待,想起自己无数个挑灯夜战努力学习的夜晚。“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我一定行!”他不断给自己打气。第二天,当教员再次带他体验飞行时,李聪之前所有的不适感统统消失不见了。他终于如愿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之上。重获自信的李聪,苦练飞行技术,初教机和高教机训练结业均是第一名。

李广苏也记得自己第一次体验飞行时的感觉。当他满怀期待地坐上飞机后,飞机在气流中的颠簸,以及机舱里泛起强烈的汽油味,让他忍不住涌起一股恶心的感觉。李广苏想,这下完了,如果这时就吐了,可能会面临停飞。他一直强忍着眩晕感,努力让自己转移注意力,浑身憋得直冒冷汗。一下飞机,他就直奔卫生间“哇哇”狂吐起来。

纵然前路荆棘遍野,真正的勇者亦将坦然无惧,依然前行。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李广苏不断地克服、调整自己的状态。此外,他也学得更加认真,便于尽快掌握技术,减少练习的频次和时间。凭着强大的毅力和坚持不懈努力,李广苏终于慢慢战胜了晕机反应。结束高教团训练后,李广苏被分配到某基地,正式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努力做好自己,是对偏见的最好反击

如何破除社会上存在的学科偏见和对文理科学子的刻板印象?李广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李广苏是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文科生。作为文科生,理工类课程学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符号,对他来说就如同“天书”。航天基础理论课程,让李广苏感受到堪比“重新备战高考”的压力。“我比较焦虑,因为好多东西老师一讲,战友在下面频频点头,但我是真听不懂。包括高数,谁能想到这么多年后我还会把它翻出来再学一下?”

努力做好自己,是对偏见的最好反击。李广苏利用课后时间,从一个个小知识点进行逐个攻破,一点点地“啃”。到处跟人请教,并反复刷题加以理解。熬过了很多个不眠的夜晚后,李广苏终于攻克了一个个深奥难懂的知识点。

能考100分,绝对不考99分。同批的航天员们都在暗暗较着劲。每个深夜,大队公寓里都是灯火通明,12点前基本没熄过灯。李广苏当然也不落后。他认为,每一项学习训练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他说。

李广苏的微信名是“狂奔的蜗牛” ,他说自己像是一只领悟能力并不那么强的“小蜗牛”,稳稳当当走好每一步。“哪怕我是一只蜗牛,我也要狂奔起来,奔向太空!”

他成功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央视新闻、解放军报、我们的太空等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