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重大灾害,唯有团结才能让人类迈过这个坎,美国梦该醒了

吴宪运 2024-01-29 09:39:42

回顾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一个不能不提的话题便是电影审查制度。长久以来,佳作越来越少问题常常被指责受制于过于严格的审查机制,以致限制了其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很多人甚至预言,一旦电影审查机制得到充分开放,国产片的品质必定会显著提升,渣片现象亦会减少无疑。不过,恐怕这种简单化的理解忽略了电影产业更为深奥且复杂的内核。

然而,这种论断可能忽视了电影创作的更广泛和复杂的方面。如果仅仅将电影的优劣与审查制度挂钩,那么像《十万火急》这样的电影便成为了反例。

这部电影制作于1996年,是一部灾难题材的电影,发生在曼哈顿和新泽西之间的海底隧道中的一次灾难。

《十万火急》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关键的交通枢纽——连接曼哈顿和新泽西的海底隧道。

这个隧道在日常生活中是两地之间的重要通道,但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引发了一场灾难。一辆装载着危险化学品的卡车在隧道中发生事故,导致的爆炸最终使整个隧道被封堵,无数民众被困其中,一场灾难性的危机随即爆发。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退役的救援队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他重返救援队伍,投入到紧张的救援行动中。

他的勇敢和专业技能激励了其他救援队员,一起努力挽救被困的民众。这个过程中,他展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决断力,最终带领困在隧道中的民众找到了生机。

《十万火急》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主旋律电影。在1996年,这部电影被看作是美国日常生活的一个真实反映。

这种认知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无人能敌,其影响力遍及全球。因此,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美国式的主旋律电影往往被视为真实的生活写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类电影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例如,俄亥俄州列车脱轨事件和周围民众遭受化学品污染的事件使人们开始质疑美国主旋律电影中宣扬的英雄主义和团结一致的形象。现实生活中缺乏相应的真实案例,使这些电影中的美国梦逐渐失去了说服力。

《十万火急》展示了一个国家形象和信用的逐渐破产过程。它反映了宣传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揭示了一个超级大国从被全世界羡慕的美国梦到逐渐转变为讽刺和质疑的对象的过程。电影虽然仍然保持着美国主旋律的特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吸引力和说服力逐渐减弱。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灾难的故事,它也是对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现状的一种反思。这部电影使我们思考,在面对重大灾害时,是否仅依靠英雄主义和小政府大市场的理念已不足以应对危机,而需要更强的社会团结和政府责任。

这部电影成为了观察美国社会变迁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形象变化和面临的挑战。

0 阅读:39

吴宪运

简介: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