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网上爆出三名未成年少年当街殴打拾荒老人,长达十多分钟。老人无力招架,挨打后只能无助哭泣。官方处罚太轻,引人不满。这两个人背景也相继被扒,引人震惊。
事情的起因是,有一段视频在朋友圈被人转发后,被人搬运,引发众人不满。这段视频里,能看到两个看似初高中生,对着一个拾荒老人不停的进行殴打,边打,边笑。其中身穿白色短袖的男孩子打得最凶,多次飞踹老人,显示自己的力量。老人坐在一旁台阶上哭泣时,也不放过,还上前将老人踹倒,并且补了好几脚。
他们两个人反复殴打,还拿瓶子砸老人。剩余的那个则是拿着手机全程记录了下来,然后当作战利品,炫耀似的传到网上。隔着视频都能感受到拾荒老人的无助,全程他都没有还手。老人对着镜头流下的眼泪,砸在了所有看过视频人的心里,任何一个心软的人都看不地这种景象。
拾荒老人本来生活已经很艰辛了,他依旧靠自己的力量,用劳动获取价值,这本来就应该值得人尊敬和同情。欺负弱者的行为,本来就令人不齿,评论区一边倒的都希望这三个人能受到应有的惩罚。经过发酵,很快警方就对这三个少年进行了拘捕。三个人年纪分别是14,15,16岁,因为年纪小,官方通报称,老人已经送去就医,三人心智不够成熟,是模仿游戏行为。
对这三个人警告教育过,让家长带回家好好管教。这个通报一出,显然大家都不买账,纷纷发言说,这个处罚太轻了,应该加重处罚。有些高赞网友说,未成年保护法不应该保护未成年犯罪。还有人表示不能什么都怪给游戏,并没有哪款游戏会引导未成年人殴打老人。很多人则表示,看到老人哭的时候心都碎了。
还有一些极端的,甚至选择查一下这几个人的出身,想查找一下他们这么轻的处罚,是不是跟家庭出身背景有关系。确实作为祖国的未来的希望,本应该长成国家栋梁的年纪,却做了危害社会的事情。能看出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包含着是恨铁不成钢的担心,也是希望这件事情不要草草收场。想动用网络的能量,让学校,家长,社会都能好好教育好这几个孩子,不要让这些孩子误入歧途,酿下大祸。
随着网络发酵,确实有人查出来,其中两家孩子的父母是当地开店的。很多网友就去店铺下刷评论,希望他们父母能好好管教自己孩子,并且希望能对老人进行赔礼道歉和必须的赔偿。这种好的出发点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借此机会,对这几个人本人或者家人进行人身攻击,这种行为肯定是犯罪行为,网络也非法外之地。除了网友个人行为,很快有个公司公告也在网上传播开来。
公告上显示该公司为了弘扬社会正能量,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奖励不管是谁,无论用什么方式,只要能让涉事的学生站出来,录视频,诚恳道歉,都可以给与高额悬赏。这个公告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他提出不限手段,很容易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虽然他们出发点是好的,如果真有人为了钱,做出恶劣的事件。那这家公司非但做不到帮助老人,找回属于自己的公平,自己也会变成施暴者。
这种行为很显然是不可取的。而且在这个紧张的节骨眼儿上,有公司选择火上浇油,很难不让人怀疑他的动机。对于这个事情,也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不要为了虚无缥缈的奖励,去做什么违法事情。
这个事件也反映了当年未成年教育的匮乏,接触网络过早,确实让部分孩子心智过于早熟。如果没有家长,老师正确引导,很容易被网上负面信息蒙蔽。就像这三个未成年人一样,他们觉得自己殴打老人,不仅不是错事,还是值得炫耀的。说明他们的教育已经出现了问题。而,他们父母都是开店的,可能平时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的关注。也有可能是父母教育就出了错误。不管出于哪种原因,如何减少未成年犯罪率确实值得深思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短视频爆火,网络的全覆盖,新闻传播面也越来越广。不少未成年校园暴力,校外斗殴,屡屡上热搜。而且,未成年人犯罪成本太低,这个问题一直被大家诟病。明明犯的错误跟成年人比起来,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未成年”这三个字就像是“免罪金牌”一样,让施暴者逍遥法外,对受害者而言,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够从阴影中走出来。因此,未成年如何量刑,也应该根据时代发展,不断地对法律进行完善。
同时,拾荒老人本来就是弱势群体,也希望国家政府,能给予这类老人多一些关怀。正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被无视太久了。才会被三观尚未建立的未成年人,认为他们是最软弱可欺的。我想但凡,这个老人有家人,穿着干净一点,都不会被人这么对待。社会的发展不应该忽略他们,应该帮助他们,保护好真正苦难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