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有这些痛感,当心血糖升高,并发症来临

郭淮聊健康 2023-10-17 23:34:05

10月16日是“世界镇痛日”,本周也是“中国镇痛周”,“疼痛”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生活中,许多人有腰痛、头痛、神经痛等,据统计,全国超3亿人在承受各种类型的疼痛。而糖尿病人的身体疼痛,我们也要关注和关心:

糖尿病病人都知道,对寿命威胁最大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并发症,然而糖尿病引起的疼痛却可能被忽视。究竟哪些疼痛是糖尿病引起的?哪些疼痛可能是合并了其他疾病?哪些情况需要即刻就诊?

糖尿病有关的这些“疼痛”

需警惕

1、腿脚部疼痛

糖尿病会引起脚部疼痛的症状。是因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神经性病变而引起的,四肢末端的疼、麻等症状,伴有温度觉及痛觉的降低。当下肢血管出现严重的狭窄,甚至阻塞时,可能缺血症状导致脚部疼痛。糖尿病初期,可能会出现间歇跛行、严重一点会有间歇痛,都是引起脚部疼痛的症状。

来看一个例子

今年年初,C先生就觉得双腿发麻,但没有放在心上。4个月前,大腿由麻木逐渐发展到疼痛,尤其腰部至双侧膝关节这段,像被烧灼、针刺样疼痛,接触衣物疼痛加剧。他白天也不能穿长裤,只能穿一条内裤,连家门都出不了,晚上睡觉也不能盖被子。与此同时,他的左侧大腿部肌肉萎缩,较右侧变细,双脚乏力,上下楼梯困难,最后甚至害怕走路。

经过会诊,医生最后确诊为C先生的双腿疼痛是由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痛。

为什么糖尿病会引起神经痛?

周围神经神经性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糖代谢异常引起神经糖醇代谢障碍所致。长期血糖增高,会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硬化、神经营养不足以及代谢障碍,导致神经可能发生变性,使得感觉减退甚至丧失。同时,像上面这个例子中的C先生,糖尿病神经痛已经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和情绪,严重的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或者有戴手套、穿袜子样等异常感觉,应及时就医。

对策

除了平稳控糖之外,可用甲钴胺、前列地尔、硫辛酸、依帕司他等治疗。疼痛严重者,可给予改善神经痛的药物治疗,也可以配合中药泡洗。

2、腰部疼痛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低钙血症,导致继发性骨性关节炎及继发性骨质疏松,钙离子会引起全身各处疼痛,尤其是腰背部疼痛明显,疼痛会向脊柱两侧散开,尤其是在站立和久坐的时候,疼痛会加剧。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

糖代谢紊乱可使尿钙流失增加,引起继发性“甲旁亢”,在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刺激下,骨骼当中的钙被溶出释放到血液当中,导致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此外,骨质疏松的发生还与雌激素缺乏(绝经后)、日晒不足、缺乏运动、钙及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诸多因素有关。

腰背酸痛是骨质疏松患者最早出现同时也是最常见的症状,此外,还有驼背及身高变矮。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应注意与腰肌劳损、脊柱其他疾病以及骨转移等鉴别。

糖尿病合并椎间盘突出

2型糖尿病以老年人多见,往往因骨质疏松及长期劳作,致使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表现为:沿神经行程的疼痛,疼痛性质为触电样麻痛、胀痛,伴患肢无力,有时可能容易和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相混淆。但是合并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神经性疼痛多为单个肢体或单根神经行程区域痛,有明显的定位征,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无关。

对策

多晒太阳、增加运动,适当补充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药物可酌情选用二磷酸盐、降钙素或雌激素受体激动剂等。

治疗上,轻症患者可以睡硬板床卧床休息、牵引或按摩理疗。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行手术治疗。

4、胸口疼痛

长期血糖不稳定,容易损伤到心脏血管,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从而导致心脏出现缺氧、缺血的症状。所以胸口疼也可能是糖尿病的一种表现。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以及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人群的比例较高,因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情况在临床很常见。

对策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合并或者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现胸痛,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5、糖尿病合并痛风

痛风被称为“第四高”,痛风的疼痛表现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

对策

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急性期应迅速止痛消肿,药物可选择非固醇类抗炎药(NSAID)、秋水仙碱,因糖皮质激素会加重糖代谢紊乱,糖尿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缓解期应给予系统的降尿酸治疗,根据具体病情,可选择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醇、非布司他)或促尿酸排泄药(如苯溴马隆)。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多喝水、戒酒、低嘌呤饮食。

如何缓解糖尿病引起的相关疼痛?

那么,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如何缓解呢?小爱整理了以下7点,供大家参考~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最基本的措施,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要积极控制原发病,通过此措施可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神经性病变的发展,早期的周围神经神经性病变仅须控制血糖就可使症状好转。

2、药物治疗

临床上常采用抗抑郁类药物如:度洛西汀、阿米替林;抗惊厥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片类药物;局部用药:辣椒素碱,可以使用辣椒素乳霜或是利多卡因贴剂;还可以使用B族维生素等营养神经的药物。

3、饮食

饮食治疗不仅影响血糖的控制水平、还对神经神经性病变的防治起到关键作用。饮食上要遵循以下原则:

控制糖类摄入:过多的糖类摄入会使血糖升高,加剧周围神经痛。少食多餐: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和疼痛会让食欲、味觉下降,因此少食多餐更可行。注意营养均衡:平衡的饮食应包括碳水化合物、水果、蔬菜、奶制品、肉禽蛋类等多种食物。

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类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神经,使其冲动加强,诱发神经痛。

4、戒烟戒酒

烟草会造成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这意味着周围神经获得的血流量减少,会引发或加剧疼痛。酒精有神经毒性作用,也会导致血糖波动,会加剧周围神经痛。

5、补充维生素

多晒太阳,人体会生成更多的维生素D,研究表明,它能预防神经痛,另外可在医生建议下多补充口服维生素D、维生素B类等,它们能营养神经缓解疼痛。

6、运动

锻炼能从不同层面对抗疼痛。首先,锻炼有助于保持血糖水平稳定,从而延缓周围神经神经性病变;此外,锻炼还能增加流向四肢的血流量,缓解压力,更好地应对糖尿病所引起的不适感。

7、注意肢体保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可能会因为感觉麻木而导致脚受伤,且伤口溃疡愈合减慢、易感染,严重者有截肢的危险。温水泡澡或是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轻度的神经痛,穿着舒适鞋袜,剪掉过长的趾甲,预防肢体受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