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王强本科毕业于渤海大学,由于考研失利,加上所投的数十份求职简历均石沉大海,毕业后的失意让他毅然选择了当兵。王强当兵有2个目的,一是来到军营接受部队环境的熏陶和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体能;二是计划退役后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考研专项计划”。

2022年,王强服役期满退役,随即投入到紧张的考研准备中。经过报名、审核、初试、复试,他成功上岸武汉大学,成为控制工程专业的一名研究生!
说起这段经历,王强感慨地说,感谢2年的从军经历,更感谢“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可能他现在仍旧在考研大军中苦苦求索!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简称“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是激励优秀大学生投身军营的具体举措,于2016年设立,6年来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已经帮助数万名大学生士兵圆梦!如,2023年共有1071所高校招生7261人(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1991人,其他单位及各省招生5270人)。2024年各院校的招生计划已经陆续公布,如,兰州大学2024年“大学生士兵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5名,中央民族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内蒙古大学拟招生20人,北京师范大学预计招收8人……

与普通研究生招录相比,“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竞争压力小,上岸有保障士兵计划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规模内单列下达、专项使用,坚持统一招考、自主划线、择优录取。录取分数线较低,且由于招录对象为符合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与统考生不存在相互竞争关系,录取率较高。尤其是大专生也可以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这对于具有较大基数的大专生学历士兵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友好的。
二、专业有优势,学校层次高每年的招考院校中,“双一流”高校均占据一定比例。如2023年全国“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513所普通高等学校承担,较2022年(499所)有所增加,其中“双一流”高校占据一定比例。随着大学生士兵数量的逐年增多,士兵计划招生院校将保持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会稳步增加,与大学生参军人数相匹配。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鼓励大学生献身国防的配套举措,具备制度保证;毕业生学历及综合水平与普通统招研究生完全相同,且报考院校重点向“双一流”建设高校倾斜,未来发展可期。
需要注意的事项:1、报名条件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这里,“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注意自考、电大、网络教育、成人高考本专科等各类非学历教育均不算在此列。且先入伍,后上的大学同样不能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2、一般情况下,各高校不限制报考专业,但是有的学校会限制退役士兵计划只允许报考专硕的情况(例如武汉大学),具体可在9、10月份查看报考院校的招生简章。
3、各高校录取分数线、复试方式不尽相同,少数学校无单科成绩要求。
4、除“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外,退役大学生士兵满足报考条件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初试总分加10分,但初试加10分政策和退役大学生专项计划是不可以同时享受,只能二选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