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多名开国将帅中,韩先楚的军事能力非常强,解放战争时期他是“旋风司令”,从东北一直打到了海南未尝败绩,最值得称赞的是,解放海南岛一战是他立主促成,居功至伟。
抗美援朝时期,他作为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前五次战役都是抵前指挥,并都获取了胜利,这个指挥水平在开国上将中能名列前茅。
另外,韩先楚的人品也非常好,他多次顶住压力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包括1958年不批彭总、1973年不批邓公,并且还曾向多位老战友、老上级伸出援手,
1958年,彭老总因为一封信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了漩涡的中心。其实很多人知道彭老总所说之事都是客观存在的,许多帽子才是子虚乌有,但迫于特殊的环境,没几个人敢说心里话。
当时与彭老总关系好的人都有一些麻烦,要么是出声支持而遭到牵连,要么是说违心话过关。与彭老总在朝鲜战场并肩作战的三位志愿军副司令员都是硬汉,都顶住了压力没有说出半句污蔑之语,不过三人的结局有些不同。
第一副司令员邓华因为只说了“彭总脾气有些不好”之类无关痛痒的话,被认为是“假批判,真保护,定性为“彭的人”,从而离开军队,不久后下放到四川。
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因为直言“我看彭总反映的都是真实的情况,是忧国忧民的表现”,也被打成“俱乐部”的人,从而离开军队,不久后下放到吉林。
第三副司令员韩先楚虽然在会议上全程保持了沉默,但在休会期间却用了实际行动表明态度——即便知道会被人看见,还是公开去芬兰别墅看望彭老总,同时也单独去见了另一位被严重批评的黄克诚,这个勇气很令人敬佩。
而他能不被牵连,主要在于三点:
一、抗美援朝时期,邓华、洪学智长期在志愿军司令部,与彭老总朝夕相处,而韩先楚基本都是在前方指挥,跟彭老总的接触就没那么多。在别有用心的人看来,邓、洪跟彭老总有很深的私谊,韩先楚不一定有,所以没有刻意针对韩先楚。
二、韩先楚时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当时东南沿海不平静,福州军区是对金门的最前线,他这个司令员是不能动的,否则对士气的影响很大。
三、林总保了他,韩先楚是四野出身的将领,深受原四野司令员林总的喜欢。后来有人的确想要攻击韩先楚,说他是“漏网之鱼”,关键时刻,林总用一句话把事情平息:对于韩先楚的错误要坚决地批,但他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所以也要坚决地使用、保护。
这件事韩先楚虽然过关了,但毕竟还是有过很大的风险,如果换做一般人,之后肯定会刻意收敛性格,但韩先楚偏不。
1960年,韩先楚赴京开会,此时邓华已经被免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职务,一家在北京等待新的任命。韩先楚得知此事,当即前去拜会了这位落难的老战友,表达了安慰之情。
自从那场会议后,邓华家鲜有人来拜访,很多昔日故旧都避之不及,所以韩先楚的到来让邓华特别高兴。
据邓华妻子李玉芝后来回忆:当年邓华出了事,那些老战友没几个愿意上门,韩先楚的举动让邓华兴奋得满面通红,邓华拉着韩先楚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谢。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甘愿冒着被牵连的风险前来探视的人,即便无法改变处境,也能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韩先楚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16年,期间还帮助过陈再道。
土地革命时期,陈再道已经当上了红四方面军的军长,韩先楚才只是红四方面军的营长,两人的资历差了很多。
不过1967年后陈再道被下放到江西一个农场劳动,当时江西军区属于福州军区的辖区,韩先楚就“利用职权”指示农场,要尽量安排好陈再道的生活,考虑到陈再道已经60多岁了,就不要安排太重的劳动活。有韩先楚照顾,陈再道的日子才没那么难过。
1971年毛主席到南昌召韩先楚前去谈话,韩先楚找准时机说陈再道还想再为党做些贡献,毛主席想了想说:好嘛,那就做你的副司令员。1972年,中央正式任命陈再道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
同样还是敏感的身份,韩先楚依然没有任何顾忌,还帮人争取到了机会,够豪气!
1973年8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韩先楚转任兰州军区司令员,这里是防备苏联的重点区域,正是需要像韩先楚这样的优秀将领坐镇。在此期间,他还是顶住了压力,不让军区内部批邓公。
1976年,邓公再度遭到打压,很多地方都掀起了对他的批判。因为他担任过军委副主席,不少军区也参与了进来表态,就是兰州军区显得“格格不入”。
在一次党委会上,有人妄言军区内的批邓工作过于缓慢,跟不上全国形势,应加大力度。韩先楚直接反驳:批什么?谁是反革命?他被开除党籍了吗?如果没有,那怎么可能是反革命?我没见过保留党籍的反革命。这几个很有逻辑性的问题问得那些人哑口无言。
随后韩先楚更是要求军区内不允许开展任何批判的活动,已经贴上去的大字报,要限期清理掉。这道命令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令军区内很多干部佩服不已。
如果说前面的彭老总、黄克诚、邓华、陈再道都与他有过长时间的接触,邓公可是跟他鲜有交集的,这样的情况还能秉持公正,足见韩先楚的为人正直绝非出自私心!
韩先楚曾经说过:我这个人爱讲话,意见也多,有人说我喜欢抗上,我承认。但有想法有意见为什么不能提出来?作为党员,光考虑个人得失肯定是不对的,要想到事业的利益,这才是大事。
他的确也是这样做的,因为他有能力、有贡献,多次“逆流而上”也没受到什么影响,后来还担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为副国级领导人,这样的人生也足够精彩!1986年,韩先楚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