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的国家,将我国4万烈士墓推平,对英美盟军陵园保护有加

瑶卿经典文史 2023-09-14 09:48:04

有一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人打到首都,是中国在国内艰难抗战的情况下派出四十万远征军以牺牲二十万余的代价帮他们收复失地。

战争结束之后,四万战士魂留当地,他们为表感激专门修建了烈士陵园,可惜好景不长,硝烟还没有散尽,当地政府居然以城市发展为由,要把四万英灵的坟冢夷为平地!

更讽刺的是,咫尺之隔的殖民者英美等国的烈士陵园完好无损,就连侵略者日本的招魂墓都被专人保护了起来……

如此忘恩负义之国究竟是哪个呢?

1942年3月19日凌晨,缅甸小城同古还被笼罩爱一片漆黑的夜色里,中国远征军第200师的精锐部队在师长戴安澜的指挥下,沿线埋伏在城门口皮尤河桥的两翼。

远征军接到线报,称日军一个联队将在天亮发起猛攻,试图拿下这座距离缅甸首都仰光不足250公里的要塞,彻底切断中缅军队之间的联系。

战士们绝不可能让他们奸计得逞,先锋部队扛着机枪掩藏在早就挖好的战壕里,一个个手里攥着弹药,只等日本人一到他们就会冲出去,让他们见识见识中国军人的厉害!

果然,天刚蒙蒙亮,日本联队大张旗鼓地冲了过来,就在刚刚和英缅军第一师的对战中,他们以少胜多,把装备精良的英国佬打得屁滚尿流。

日本兵相信,英国人都是手下败将,那么比他们还落后的中国更是不足为惧。

可惜他们太过得意了,眼看着日军一到,戴安澜一声令下,让第一批埋伏的士兵从战壕里迅速冲出去,把手里的榴弹炸药一口气丢进皮尤河桥上。

一瞬间,成千上万的火药集中在这座破败的桥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木头烧焦的味道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为首的一个连长拿手指头敲了敲,被烘烤过的桥梁噼里啪啦掉进河里。

桥梁被爆破,日本人过不来了。

不过这毕竟是短暂的,战时多的是铁索搭桥,戴安澜也知道这只是一时之计解燃眉之急,于是在桥梁爆破之后,他分散兵力沿着城市周边布控,借助战壕组织士兵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和日军血战。

此时的200师气势正盛,一个月前他们刚刚到达这里的时候就曾经和日军正面冲突,中国军人在本土战场上不知道受了日军多少气,但因为受到领导层军令的制约一直忍气吞声,今天到了缅甸,大家就像是冲破缰绳的战马,卯足了劲儿和日军厮杀。

其实哪怕戴安澜率部抢占了先机,用以逸待劳的办法设下埋伏,但是对于200师来说危机并没有解除。

戴安澜的驻地三面都是敌人绵延的防线,唯一可以依靠的后方还要留给刚才在战场上丢盔弃甲的英缅军,甚至国军还要分出一部分兵力协助和掩护英国大兵撤退,难度相当之大。

但是就是在这种险象环生的恶劣条件下,中国远征军的战士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面对着四倍于己的敌人,坚持战斗十二天,最终以800人牺牲的代价歼敌4000余,打响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枪,也创造了缅甸抗日战争史上的神话!

要知道在捷报传回中国本土之前,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没有人相信远征军能获胜,他们甚至已经做好了牺牲200师为后续作战铺路的准备,没想到大获全胜。

这不是中国远征军摘得的第一枚硕果,戴安澜不骄不躁依旧带领着远征军打击日本侵略者,哪怕后来戴安澜将军不幸牺牲,中国远征军也没有停下他们除暴安良的脚步,在新的指挥官的带领下继续杀敌。

据不完全统计,在1942年到1945年的三年间,中国先后派出多次共计约40万远征军奔赴缅甸。

要知道1942年到1945年是中国抗战最要紧的三年。

自从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成以来,四万万中国人动员所有可以动员的力量,武装所有可以武装的人民,在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和日本侵略者的殊死搏斗,并且用顽强的意志力和不怕死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击溃和粉碎了日本人的进攻,打破了他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

尤其到了1941年之后,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感到灭亡中国越来越吃力,在华北、华东战场上难以突破的日本于是想到了开拓西南战线,于是他们把炮口瞄准了缅甸。

驻扎缅甸的英军不是日本的对手,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没办法,驻缅英军向中国求援。

为了保障中国大西南大后方的安全,保全滇缅公路这条生命补给线,也是为了帮助邻邦缅甸夺回岌岌可危的首都仰光,于是中国远征军跋山涉水奔赴前线。

出征四十万,回来仅一半。

然而这份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情意,有些人却没有放在心上。

中国远征军的牺牲是巨大的,哪怕在我们本土作战也没有这样的伤亡比例,这就直接导致一个棘手的问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有很大一部分战士的遗体无法运输回国,落叶归根。

彼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尤其是在针对日本的审判落定之后,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国际地位再一次上升,再加上远征军战士牺牲的血迹未干,中缅两国还存在着一层浓厚的情谊。

基于现实因素和两国情谊的考虑,也是为了真心感谢中国远征军的付出,当时的缅甸政府和中国政府商议,可以把四万多没有办法运送回国的远征军遗体落葬缅甸,既然他们选择将热血抛洒在缅甸,希望他们能够长眠于此地,亲眼见证这片土地的重建和繁荣。

国民党政府答应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满脑子都是剿灭共产党,自然没有多余的心力来安排这些英灵的遗体。

伴随着当地良知民众的痛哭声,四万英魂被安置在一座专门为中国远征军修建的烈士陵园。

在此之后不久,缅甸一系列迷惑行为就引发了很多当地百姓的不满。

距离中国远征军烈士陵园不远处,缅甸政府在此地为英国和法国的驻缅部队也建立了烈士陵园。

英国曾经是缅甸的殖民者,为了进一步控制亚洲局势控制中国,大肆压榨缅甸人民的劳动力,把这里打造成没有人权的劳动力加工厂,驻扎在此地的英军更是时常对缅甸当地的老百姓呼来喝去非打即骂,把他们当做是不折不扣的奴隶,虽然后来国际形势不利于英国,为了加快本土在二战后的国家重建,英国放弃了缅甸这块殖民地,但是殖民时期留下的苦难每一个当地的老百姓都清清楚楚的记得。

更何况当年日军攻打缅甸的时候,英国军队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很快就抱头逃窜,最后没有办法首都都沦陷了他们才找来中国援助。

这样的英国怎么配和中国一样的待遇?

非要说英国在缅甸抗战中也曾你发挥作用也勉强说得过去,更让缅甸人乃至全世界迷惑的是,缅甸当局居然也给侵略日军设置了衣冠冢招魂!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是完全的无视民族伤痛,无视军民牺牲的行为了。

所以当中国民众和部分缅甸友好民众得知政府要把中国远征军烈士陵园夷为平地的时候,网络舆论再一次爆炸了。

按照缅甸当局的解释,中国远征军烈士陵园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正好处在城市的中央,妨碍了他们新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既然远征军都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他们想把烈士领团的坟冢填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加盖一座城市中心的市政府大楼,调配全市的行政工作。

中国人最注重略叶归根,尤其是那个年代的人,这些战士们远赴缅甸是也不过就是二三十岁,风华正茂的青壮年,本来有大好前途建功立业,结果却战死沙场留在异乡,如今多杀年过去了,还要被夷为平地,这岂不是辜负了他们的热血?

他们的后代,如今的中国怎么能答应!

为了这件事,外交部召开了新闻记者会,郑重要求缅甸政府应当对中国远征军妥善安置,即使要做城市规划也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然而缅甸对中国政府的抗议置之不理,哪怕后来双方再次通过大使互相传达意见,也没有任何改善。

中缅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其实不怪中国对缅甸所谓的“城市发展”多心,因为和中国远征军烈士陵园咫尺之隔的英国烈士陵园不仅不在市政府的建设规划中,甚至还派专人严密保护了起来!就连日本的招魂冢都没有拆除!

想来中国远征军烈士陵园真是风水宝地,一整个城市的老旧建筑不拆,那么多烈士陵园不拆,只有中国远征军烈士陵园需要拆?这样的借口如何能堵住悠悠之口?

0 阅读:72
瑶卿经典文史

瑶卿经典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