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吴玠:三战两胜以一当十,战功不输岳飞,拼死为南宋续命百年

雪莲果说历史 2023-09-16 13:39:00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自富平之战后,金廷将注意力集中在西线,欲先占据四川,再合击江南的南宋朝廷,但在吴玠兄弟的奋力抗击下,此计划屡屡受挫,使宋、金战线稳定在秦岭一带,四川稍安,局促于江南的南宋政权才得以维持其偏安局面,而不致被消灭。

吴玠(1093一1139),德顺军陇干(甘肃静宁)人,父死后,迁居水洛(甘肃庄浪)。未冠,以良家子从军,通兵法,善骑射,抗夏御边,屡立战功。他与弟吴璘(1102一1167)后来相继成为南宋初年保卫川蜀的主帅。

1、和尚原之战

彭原店战后,吴玠被贬,不久又升任秦凤路副总管,兼知凤翔府,参与了富平之战。

是役失败后,吴玠收秦凤余兵,退守大散关,大散关失陷后,遂退保秦岭北麓离大散关不远的和尚原(在陕西宝鸡西南)。

和尚原乃自渭水流域越过秦岭,进入汉中的重要关口之一,也是自陕入蜀的咽喉,形势十分重要,所以南宋人以为:

“和尚原最为要冲,自原以南,则入川路散,失此原,是无蜀也。”

建炎四年(1130)十一月,金军继续向关陇地区推进,泾州(在甘肃泾川北)、渭州(甘肃平凉)、熙州(甘肃临洮)守将先后降金。

次月,娄室病死,金以完颜阿卢补(一作阿里布、阿离补)为左翼都统,完颜宗弼为右翼都统,继续深入陇东,在完全侵占泾原、熙河两路后,“于是班师”。

绍兴元年(1131)五月,金将没立自凤翔,别将乌鲁折合自阶(在甘肃武都东)、成(甘肃成县)、凤(在陕西凤县东北)出大散关,分两路进兵,准备会师和尚原。

时驻和尚原的吴玠虽被张浚擢为陕西诸路都统制、秦凤路经略使,但手下只有散卒数千人,军需匮乏,将士家属多在沦陷区,人无斗志。

吴玠“召诸将励以忠义,歃血而誓,诸将感泣,为备益力”。

同时积极做好应战准备,“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

有人劝他退守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他却坚定地说:

“我保此,贼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后来事实证明,吴玠这种不是单纯据险防守,而是在防御中给敌人以威胁的战略是正确的。

乌鲁折合首先到达和尚原,因山谷路狭多石,马不能行,只能舍马步战。

吴玠命诸将坚守阵地,轮番出战,将其打败。没立一军攻箭筈(kuò)关,也为吴玠派出的军队战败,“两军终不得合”。

金人自入关以来,从未遭到如此惨败,愤怒至极,决心攻占和尚原。宗弼调集诸路十余万金兵,在渭水上面架起浮桥,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与宋军夹河对峙。

绍兴元年(1131)十月十二日,宗弼亲自率领金兵攻和尚原,双方爆发大战。吴玠选派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箭如雨注,金兵开始后退。吴玠又出奇兵旁击,绝其粮道,乘敌人困乏,再出伏兵追杀。

激战三日,大败金兵,杀俘以万计,宗弼身中二箭,仅以身免,这是金军南侵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败仗。

从金人方面的记载来看,也承认这一事实。据《金史》卷七七《宗弼传》载:

“及攻吴玠于和尚原,抵险不可进,乃退军。伏兵起,且战且走,行三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

是役,被南宋人誉为十三处战功之一。

和尚原之战的胜利,张浚承制以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成为南宋建国以来继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以后第四个建节的将领。

又擢吴璘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

宗弼既败,自河东狼狈逃归燕山,宗翰命撒离喝为陕西经略使,屯凤翔,以与吴玠的军队相对峙。

2、饶风关之战

绍兴二年(1132)冬,金人再度发动攻势。

这时,南宋军队的布防大致是这样的:

刘子羽守兴元,吴璘一军驻和尚原,吴玠率主力屯河池(甘肃徽县),关师古一军驻熙河,王彦一军驻金州(陕西安康)。

金将撒离喝的战略目标仍是夺取”剑外十三州”之地,但他避开了对和尚原的正面进攻,以宋叛将李彦琪驻秦州,以牵制吴玠,令游骑出熙河以牵制关师古,自己则率领主力,采取迂回战术,绕道长安,经过东南面的商州(陕西商县)、上津(湖北郧阳),再西向进攻金州,以打开通往汉中的门户。

绍兴三年正月,金兵打败了王彦部宋军的抵抗后,占领金州,并直迫汉中。刘子羽急忙派出军队扼守通往兴元的关口饶风关(在陕西石泉西),同时向吴玠告急。

吴玠得报,立刻赴援,亲率数千兵马,自河池以一日夜奔驰三百里的速度,飞速赶到饶风关。这使撒离喝大感意外,不觉发出了“尔来何速耶”的惊呼。

二月,退守石泉的王彦军,也引兵与吴玠军会合。宋、金双方遂大战于饶风岭:

“金人被重铠,登山仰攻。一人先登则二人拥后;先者既死,后者代攻。玠军弓弩乱发,大石摧压,如是者六昼夜,死者山积而不退。募敢死士,人千银,得士五千,将夹攻。会玠小校有得罪奔金者,导以祖溪间路,出关背,乘高以阚饶风。诸军不支,遂溃”。

经过六昼夜的激烈战斗以后,饶风关落入金兵之手。

饶风关之战失利后,吴玠退保仙人关(在陕西略阳北,甘肃徽县境内),吴璘扼守和尚原,金兵攻占兴元,并进兵金牛镇(在陕西沔县西南),企图从那里进入四川。

刘子羽虽从兴元败走,但他已经把可以资敌的粮草全部烧光,自己带领不满三百的士兵,沿途以草芽、树皮为生,退保三泉(陕西宁强),利用潭毒山的险要形势,筑垒死守,以保护蜀口。

吴玠得到刘子羽危急的消息后,急忙由小道来会,刘子羽要他留守三泉,吴玠以为敌人已经疲惫,不可能再孤军深入,自己已没有再留在三泉的必要,而仙人关乃是自凤翔入蜀的重要门户之一,很可能成为下一次金人的进攻目标,于是又急忙赶回仙人关坚守。

可是,张浚听到宋军在饶风关被战败的消息后,大为恐慌,又想从阆州远遁潼川府(四川三台),只因刘子羽的劝阻而止。

果然,撒离喝无力攻打潭毒山,加之军需供应困难,军中又发生了瘟疫,只得引兵退走。吴玠遂遣兵埋伏于武休关,掩击其后军,金兵“堕涧死者以千计,尽弃辎重去”。

饶风关之战后,金人虽然一度攻入汉中,进抵蜀口,实际上却无功而返,形同失败。不久,刘子羽收复了兴元府、洋州(陕西洋县)等地,王彦收复了金州等地,金兵完全退出了汉中。

3、仙人关之战

绍兴三年(1133)十一月,宗弼再度西侵,不出吴玠所料,金人为保障供给,就近入蜀,又选择了和尚原作为进入汉中的突破口。金人为表示必胜的决心,自宗弼以下,都带来了家属,企图在攻下川蜀后,作永久居住的打算。

随着形势的变化,吴玠及时调整了防御部署,他鉴于和尚原离蜀地远,粮饷不继,为集中兵力,就让吴璘的军队作好退守仙人关的准备。为此,吴玠在仙人关右侧筑起一个营垒,取名”杀金坪”,以便让吴璘的军队在必要时转移到这里驻守。

吴璘告诉其兄,“杀金坪”地势开阔,前阵散漫,难以抵抗,必须在后阵再建一道阻隘,才可必胜。吴玠以为善,急修第二隘。

十二月,金人集中兵力,猛攻和尚原,同时截断宋军粮道,吴璘军被迫转移,和尚原失守。

绍兴四年(1134)二月,稍事休整以后的金兵,在宗弼、撒离喝、韩常的率领下,以十万之众,进犯仙人关,吴玠仅以一万军队首当其冲,情况十分危急。

吴璘率领由和尚原撤退的宋军,火速前来支持,沿途经过与金兵七天七夜的邀烈战斗,终于赶到仙人关,与吴玠军会合。金兵先攻吴玠军,被击退,于是就转攻“杀金坪”,并以云梯攻垒壁,宋军以撞竿打碎云梯,以长矛刺金兵,可是敌人仍蜂涌而上。吴璘拔出战刀,对诸将说:“死则死此,退者斩!”

誓与阵地共存亡。金人又将军队分为两支,一支由宗弼率领,从东边进攻,一支由韩常率领,从西边进攻,吴璘率领士兵左右抵挡,随机而发。

艰苦的战斗延续了很长时间,宋军已疲惫不堪,吴璘命军队急屯第二隘,金兵接踵而至,“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璘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积,敌践而登”,但金兵终不能上。

第二天,金兵攻仙人关的西北城楼,用火攻,随即为宋军扑灭。吴玠命统领田晟以长刀、大斧左右击杀。第三天,亦即三月初一日,宋军开始大举反攻,他们直入金营,奋力杀敌,金兵一片混乱,韩常也被箭射中左目,金兵终于溃败。

“玠遣统制官张彦劫横山岩,王俊伏河池扼归路,又败之”。

四月,南宋军队乘胜收复凤、秦、陇(陕西陇县)三州。在金兵进攻前夕,吴玠曾檄召王彦、关师古前来支援,可是此时关师古已只身投降了金人,王彦也不至,只有刘錡率军来会。

金兵在仙人关的惨败,使宗弼认识到进攻川蜀的时机尚远远没有成熟,于是他把军队撤回凤翔后,就在那里组织士兵进行屯耕,准备与南宋军队作长期周旋。

而在吴玠方面,在取得仙人关之捷的同时,又合并了原关师古部二万人,“由是玠军益以精强”。

4、三大战役的影响

和尚原、饶风关、仙人关三大战役,是宋、金双方保卫川蜀与入侵川蜀的关键性之战,主要依靠了吴玠的正确指挥和宋军的英勇奋战。

当然,金人骑兵在山峦起伏、险关林立的地方,难以发挥他们的战斗特长,也是遭到惨败的另一个原因。

和尚原之战和仙人关之战,分别被南宋人誉为十三处战功中的两大战功。

吴玠领导下的宋军,在西北战场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金人的侵略气焰,减轻了宋军在东南战场上所受的压力。

仙人关大捷的奏报从前方传到临安,南宋政府授吴玠为川、陕宣抚副使,吴璘为熙河兰廓路经略安抚使、知熙州。

七月,再进拜吴玠为奉宁保定军节度使。此后,吴玠一直为南宋坚守川、陕之地,功勋卓著,史言如果没有他“身当其冲,无蜀久矣”。

绍兴九年(1139)正月,吴玠迁四川宣抚使,但不到半年就因得咯血病而卒。

其后宋廷命胡世将为四川宣抚副使,以代吴玠,胡世将“军事一无改吴宣抚之旧”,并用吴玠之弟吴璘代统其兵,西线军情稳定如故。吴玠用兵务为远略,不求近小利,故能保必胜。他御下严而有恩,选用将佐以战功才能为先后高下,故深得军心。

吴玠熟读孙、吴兵法,善于吸取历史上有关战争的经验和教训,用兵:

“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胜。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虽身为大将,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

洞悉金兵的长处和弱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应对,是吴玠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

他说:

“盖金人弓矢,不若中国之劲利;中国士卒,不及金人之坚耐。吾常以长技洞重甲于数百步外,则其冲突固不能相及。于是选据形便,出锐卒更迭挠之,与之为无穷,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坚忍之势。”

可谓至论。

然而吴玠晚年好近女色,又沉溺于吞食丹石,其过早去世与此有很大关系。

绍兴二年十二月,高宗免去张浚川陕京湖宣抚处置使之职,命他返回行在,但张浚仍然赖在那里迟迟不走,几经催促,才到荆南(湖北江陵),再绕道潭州(湖南长沙)、衢州(今属浙江),于绍兴四年(1134)二月,返回临安府。

廷臣对他在川陕丧师失地和滥杀将领等罪行,纷纷上书弹劾。

殿中侍御史常同“论浚五年于外,误国非一”,“用李允文、王以宁、傅雱诸小人,为荆湖害;以曲端、赵哲之良将,皆不得其死”。“及被召,尽掠公私之财,选精兵自卫出蜀。虽膏斧钺,不足以谢宗庙”。

侍御史辛炳也“论浚误国犯分。富平之役,赵哲转战用命,势力不敌而溃,浚乃诛哲,致其徒怨叛。又信王庶一言,杀曲端于狱中,端之部曲,又皆叛去”。“败事而归,不自知罪,犹移文令葺治府第”。又“论浚为黄潜善所知,自兴元曹官,一二年间,引为侍从。及金人有窥江南意,浚乃避祸远去”。“亟遣郎官持节召之,浚乃偃蹇迁延,上章慢命”。

于是,张浚先是被免去知枢密院事,以本官提举宫观,后又落职奉祠,福州居住。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1 阅读:398

评论列表

Free

Free

3
2023-09-17 12:37

后代不争气

武松别打我

武松别打我

2
2024-02-24 15:30

山地防守战,金军的骑兵发挥不出作用,才有了吴介的胜利,跟岳飞比还是差很多的,岳飞可是在中原打进攻

用户17xxx54

用户17xxx54

2023-09-18 21:53

铁马西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打出来的。

雪莲果说历史

雪莲果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