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 关注 ”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年初,一位美国总统特使来到我国,出面接待的邓公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特殊,专门让人请来了廖承志和他的夫人。

宴会颇为简单,只有一张桌子四五个人,整个美方代表团也仅有特使一人到场。
邓公和特使相谈甚欢,几人没有讨论国家大事反而拉起了家常。
要知道邓公一向也是烟不离手,就说话这会儿工夫,他已经不知不觉抽了两三根。
这时一旁的廖承志按捺不住,也伸出手想向邓公要一根,结果邓公却跟美国特使“告起了状”:
“你舅舅这人,平时就常“偷”我的烟。”
特使笑了笑,表示自己可不管不了这个舅舅,邓公解释说:
“你舅舅他有‘气管炎,’医生说了不能老抽烟。”

廖承志
这让特使非常不解,因为虽然自己常居美国,但对舅舅的病情还是很了解的,从来没听说过舅舅有气管炎这事。
邓公见时机成熟赶忙解开谜底,说廖承志抽烟这事儿谁也管不住,医生说了也不管用,他就怕媳妇。
众人听后哈哈大笑,随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宴会,可美国总统的特使为何会叫廖承志舅舅,邓公又为何专门安排两人见面呢?
中美情缘其实这个美国特使名叫陈香梅,在国内并不是非常有名,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她是谁,但要说起廖仲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廖仲恺有个胞兄叫做廖凤舒,廖凤舒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外交官,他就是陈香梅的外公!所以,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是陈香梅的舅舅!

廖仲恺
而陈香梅能成为美国总统的座上宾,其中的艰难险阻则更为曲折传奇。
相比于参加革命事业屡次被捕入狱的廖承志,陈香梅父母的生活虽然还算安稳,但好景并不长,在生下了包括陈香梅在内的六个女儿后,陈香梅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于1941年去世。
同年日寇攻占香港,此时陈香梅的父亲还远在美国,为了活命十几岁的她带着几个妹妹跟着人群逃出了香港。
虽然陈香梅年纪不大,但在拥有众多妹妹的家里,她很早就变得非常懂事,心智远比表面上成熟得多。
当妹妹们因为害怕又哭又闹时,陈香梅毅然地站了出来,成为了全家的主心骨,她就这么带着妹妹们一路穿越崇山峻岭,艰难地走到了重庆。
之后她联系上父亲,一家人才终于又安稳了下来,之后她努力学习考进了“中央”报社,成为了一名记者。

陈香梅
成为记者后,陈香梅到过很多地方,亲眼见证过遭到日寇战火荼毒的大好河山,这让她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发的爱国之情。
她觉得自己也应该为祖国做些贡献,只不过当时她仅仅是个记者,既不能上阵杀敌,也不能运筹帷幄,这样的拳拳之心只能埋藏在了心底。
当时除了到各地采访调查之外,作为“中央记者”陈香梅经常会采访一些国内重要人物和外国友人。
正是这个机遇,让她在一次采访中认识了飞虎队队长陈纳德,两人互相吸引,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并于1947年结婚。
由于两人身份特殊,因此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夫妻二人也辗转到了台湾。

陈香梅、陈纳德
和其他人不同,陈香梅凭借深厚的人脉,很快在台湾声名鹊起。
祖国来信就在陈香梅的事业蒸蒸日上时,1958年陈纳德被诊断出了癌症,治疗无效后病情迅速恶化,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了无依无靠的母女二人。
陈香梅不愿再留在台湾这个伤心之地,于是带着女儿远渡重洋移民到了美国,虽然有丈夫生前不少好友的帮助,但初到美国的日子并不好过,人生地不熟的她只能勉力维持。
但陈香梅可是见过战火,十几岁就能带着妹妹从香港跑到重庆的女强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困难,她没有丝毫畏惧,硬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养大了女儿,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陈香梅
在美国商界闯出名头后,陈香梅的威望和地位也越来越高,这为她进入美国政坛创造了机遇。
当时正值美国大选,她最支持尼克松代表共和党参选,因此她加入到了共和党的阵营,不过当时尼克松的支持率不高,最终竞选失败。
尼克松虽然没有当上总统,但在竞选过程中陈香梅显示出的强人作风,折服了不少人,引起了美国政坛各方权力高层的重视。
因此陈香梅在1963年被总统调进了白宫,此后十多年,美国总统像走马灯一样换了又换,但陈香梅始终屹立不倒,还成为了白宫最核心的顾问之一。
到达美国权力核心后,陈香梅并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一腔热血,此时此刻她终于有了足够的能力和地位。

随着中美关系转暖,在陈香梅的影响下,中美两国的沟通交流越来越频繁。
1980年廖承志因病前往美国治疗,在美国期间他想起了自己的外甥女陈香梅。
趁着自己到美国来,廖承志想见一见自己这个外甥女,于是写信联系了陈香梅。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直到廖承志康复回国也没有见到她,不过陈香梅确实收到了舅舅的信,也从信中了解到了新中国对她本人的态度。
信中还提到邓公希望她能回国访问,对于这个提议她思考了很久,因为自己毕竟身处美国权力核心,贸然回国访问很难不引起他人的猜忌。
为此她叫来了自己的两个孩子,询问他们对此的看法,女儿说母亲总是说我们身上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如今能为国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又有什么需要犹豫的呢。
女儿的话一下子唤醒了她矢志报国的初心,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到新中国,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于是她将事情告诉给总统,并提出总统可以派一个信得过的人做监督,自己公开回国访问,这样谁也不会质疑。

里根总统
里根总统也想访问中国,于是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派前任飞虎队队员史蒂芬陪同陈香梅一起出访,陈香梅则作为自己的特使公开访问中国。
随后特使团一行几人乘专机飞到了北京,受到了中央的热情接待。
当时国内形势刚刚稳定,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望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看着随处可见的五星红旗,陈香梅心情异常激动。
她虽然表面上保持着平静,心里却早就乐开了花。
邓公此时提出让陈香梅回国访问,其实并不仅仅是让她回国探亲,更重要的目的其实是让她为改革开放发挥作用。

邓小平和陈香梅
陈香梅回国的1981年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新中国急需改善和欧美各国的外交关系,陈香梅无疑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最合适的人选。
秘密家宴陈香梅回国的第二天是1981年的元旦,邓公和陈香梅先进行了正式的会见,会议上邓公把主宾的位置交给了陈香梅。
对于给予陈香梅这么高的待遇,邓公并不担心其他人的怀疑,他平静地解释道,美国有很多很多议员,但陈香梅全世界就这一个。
对此陪同陈香梅的史蒂芬也深以为然,毕竟陈香梅和史蒂芬可以算老相识了,史蒂芬对自己这位师母非常佩服,也清楚她的影响力绝无仅有。

众人一番寒暄后,会议转入了正题,陈香梅拿出里根总统给邓公的亲笔信,告诉邓公自己受总统之托特地转交这封信函。
邓公接过信高兴地说非常好,并希望陈香梅回去后转告里根总统,中国也非常欢迎他的到来,到时候自己一定请他尝尝地道的中国菜。
会议结束后,一行人起身走出屋外,临走前一个人影快步走到陈香梅身边,告诉她邓公请了她的舅舅和舅妈,想明天单独请她,一家人坐下来吃顿饭。
陈香梅没有拒绝,第二天她如约出现在了人民大会堂的偏厅门口,果然整个宴会厅里只有舅舅和舅妈,见到久违的亲人她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舅舅廖承志见到陈香梅,眼眶也红了起来,近半个世纪的重逢,让两人有太多的话想要诉说。
此时邓公也走进了宴会厅,他朝着身后几位随行的同志挥了挥手,告诉他们自己只是和“肥仔”一家唠唠家常,在外面等着就行了。
陈香梅听到邓公说“肥仔”,不由得感叹两位老人的感情真是好。
因为“肥仔”这个名字是舅舅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起的,只有少数相熟的几个亲友才知道,就连自己也不能这样称呼舅舅。
廖承志小的时候长得白白胖胖的,因此母亲何香凝女士为他起了这么一个爱称,由于叫习惯了,即便后来廖承志已经娶妻生子,何香凝依然称呼他“肥仔”,邓公能自然地用乳名和廖承志交流,可见两人平时关系极好。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战争年代廖承志就经常和邓公开玩笑,邓公也时常拿廖承志打趣,两人一直保持着这样亲密无间的习惯。

到了晚会上当着外甥女的面,廖承志依然没有丝毫隐藏的意思,见到邓公抽着烟,他也耐不住烟瘾想来上一根。
可正当他伸出手要的时候,邓公却笑着向陈香梅调侃,廖承志平时就老“偷”自己的烟,有“气管炎”也管不住他。
陈香梅知道舅舅到美国做过手术,但从没听过他有气管炎,听邓公这么说,不由得担心了起来。
谁知邓公见她疑惑不解,突然哈哈大笑,手里一边比划着,一边说:
“这个气管炎不是气管炎,是“妻管严”!你舅妈就每天给他定了三根烟的量,他没烟抽就跑来“偷”我的。”
廖承志听后也不尴尬,而是顽皮地对妻子做了一个鬼脸。

何香凝(左二)、经普椿(左一)、廖承志
妻子赶忙接着邓公的话解释道,自己可没那么厉害,丈夫哪是个听话的人。
廖承志见两边都调侃得厉害,赶忙无奈地表示医生确实要求少抽烟,但这习惯都很多年了,一时半会儿哪能改掉呢。
为自己找了一番说辞后,廖承志就名正言顺地从邓公手里讨到了烟。
谁知邓公并不打算这样放过廖承志,又笑嘻嘻地说自己曾经和廖承志开玩笑,调侃他为“坐牢大王”。
廖承志听后毫不尴尬,反而自豪地表示自己还会画漫画,邓公可不会,说到这里邓公也燃起了好胜心,继续调侃廖承志的漫画确实不错,但论起桥牌技术可就差远了。

虽然是两个老战友互相开玩笑,但廖承志的“入狱经验”确实是一个传奇,比起其他同志,他一生前前后后坐过六次牢,既坐过日本人的牢,也坐过国民党的牢。
由于经常坐牢,居然让他渐渐苦中作乐练出了画漫画的本事。
把廖承志坐牢的经历放到别人身上,可能都不知道牺牲几次了。
但廖承志的身份实在特殊,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同盟会发起时的第一批成员,在日本他认识黑白两道最大的头目,在国民党内部他又有母亲何香凝这座大山。

廖承志、经普椿夫妇与母亲何香凝
当然,这也离不开他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让他一次次从炼狱中幸存了下来,没想到多年后这苦难的坐牢史竟然成了一段广为人知的传奇。
陈香梅也知道舅舅的这段传奇经历,不由得钦佩起了眼前这两位老人,一家人说说笑笑聊了很久,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陈香梅身份特殊身不由己,在北京只待了短短三天就不得不匆匆踏上了回程。
但她的这次访问,为里根总统访华奠定了基础,帮助中美实现了八十年代的诸多密切合作。
结语陈香梅的一生并没那么多血雨腥风,所遇到艰难险阻也不如舅舅廖承志那样层出不穷,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她从一次次孤立无援中扛起大旗。
从无家可归的难民成为白宫顾问,靠的不仅仅是父辈的那些关系,还有自立自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