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哪个更大

请陛下称太子 2023-10-01 15:17:51

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哪一个更大,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第一时间认为内阁首辅更大,但实际上真的是如此吗?不是。

内阁首辅的确大于吏部尚书,但这已经是明朝中期的事情,在明朝前期,内阁首辅可比不过吏部尚书。

有的人或许会说,内阁首辅不是有批红的权力吗?

要知道,批红可不代表这一项命令能执行下去,要得到皇帝的盖印,这一项命令才能执行的下去。

要是皇帝不盖印,你什么办法也没有,对于群臣而言,你没有任何的威严,反正你又决定不了我的命运。

而吏部尚书则不同,因为他的主要职责就是考察官员,无论这个官员是升迁还是降职,都必须经过吏部这一道程序。

倘若没有吏部的点头,单单只是初审阶段,你就过不了。

这也是为什么吏部尚书自称为“太宰”,太宰是西周时期的官职名称,那个周公辅成王的周公就曾经担任太宰。

既然内阁首辅比不上吏部尚书,那为什么后人都将“仁宣之治”与“三杨”内阁联系在一起呢?这主要是来自于后来者的吹捧。

在当时,朝廷里真正说得上话的是蹇义、夏原吉,这也是为什么别人将这两个人联合起来称为“蹇夏当朝”,而排在第一的蹇义就是吏部尚书。

到了正统一朝亦是如此,当时朱祁镇被俘虏,负责接替他的是朱祁钰,按照当皇帝的正常流程,是需要劝进的,而当时排在第一位的大臣就是吏部尚书王直。

那么内阁首辅是什么时候跑到吏部尚书前面的呢?弘治一朝。

在弘治一朝爆发了一场重大事件,这一场重大事件史称“阁部之争”,顾名思义就是内阁与六部的争斗,争的当然是权力。

他们为什么到这个时候才争权力呢?因为明孝宗将他们的地位拉平,而这一拉平就会产生权力上的矛盾,因此他们要明孝宗选边站,而明孝宗选择了内阁那一边。

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内阁在六部之上的地位得到皇帝的认可。

而早在天顺、成化两朝,内阁首辅就已经在群臣的心里埋下我大于吏部尚书的种子。

因为这两个时期的内阁首辅大部分都兼任吏部尚书,经过明孝宗这一折腾,基本上已经奠定内阁首辅排在群臣第一的位置。

而到后面吏部尚书甚至不如内阁次辅。

刘瑾的党羽焦芳原本是吏部尚书,但他又想进入内阁,结果呢?首辅李东阳告诉他,只有一个选择,要么继续当你的吏部尚书,要么当内阁次辅。

而他选择了什么呢?选择了内阁次辅,这足以说明吏部尚书到此时含金量已经大打折扣,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太宰。

而越到后面吏部尚书越不如内阁首辅,因为后来的内阁首辅一个比一个猛,就比如高拱,还有张居正。

高拱不但要内阁首辅,还要吏部尚书,将群臣压的一句话都不敢说,就连原来的首辅李春芳都被他逼走(原本高拱是内阁次辅兼吏部尚书)。

而张居正更是恐怖,利用“考成法”控制了六部,控制了言官,控制了天下间所有的官员。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别说是朝廷的官员,就连普通的百姓都知道内阁首辅是朝廷里最大的官。

有的人或许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内阁首辅的权力似乎没有什么大变动,这是事实,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

因为封建王朝讲的是皇权,皇帝认为谁是群臣之首,谁就是群臣之首。更何况,群臣已经被内阁首辅虐出了心理阴影,谁又敢造次。

2 阅读:278
请陛下称太子

请陛下称太子

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