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案。
希新谈健康
2023-10-12 16:31:03
刘某某,女,7岁,2023年9月5日初诊。咳嗽半月余。患儿反复咳嗽、有痰半月余,曾口服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等药无效,后口服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无明显好转而求诊治。刻下诊见:咳嗽,痰多、咽痒、口干、纳食不佳,二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诊断:咳嗽。
证属:寒饮郁肺,肺气失宣。
法则:温化痰饮,化痰止咳。
拟方: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加减。
处方:干姜6g,细辛3g,先煎十分钟,姜半夏6g,五味子6g,茯苓12g,炙甘草3g。杏仁,桔梗9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9月8日复诊:患儿服用1剂后咳嗽、咽痒即减轻,3剂后咳嗽大减,药已中的,上方继服3剂,咳嗽等症状消失。
体会: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首次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对后世临床上痰饮病的治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沈明宗《金匮要略编注》云:“此言痰饮属阴,当用温药也。脾失健运,水湿酿成痰饮,其性属湿,而为阴邪,故当温药和之。即助阳而胜脾湿,脾阳运化, 湿自除矣。”本案患儿咳嗽、苔白腻、脉沉细,为痰饮之证。咳嗽为痰饮阻肺,解失宣降。咽痒、干咳是痰饮阻滞,津液不能上承所致。治疗寒痰水饮停留于肺所引起的咳逆喘满之证,方切病机、故咳止痰消、诸症消失。
因案化方,由案立法!谢谢您读案。觉得我的医案对您有帮助,就请点个关注,进主页还有1000多篇精彩医案等着您。
5
阅读:191
用户13xxx03
[赞][赞][赞]
联通小号
?。,!。。@首先说明一下信不信的无所谓,随自己,我只不过坚持发。保证自己不说谎。三焦经的本穴从现在到冬至是之沟,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是液门。针补那里并用热针手法通堵治二型汤。对于确诊5年内的第二天就好。确诊5年之上的要做4-5次才好。一天针一次。一次热针做9下。热针手法在针灸大成里有篇古文叫金针赋里介绍了。自己去学,可以先告知定上午左上前边插针为热针。什么意思你读原文就清楚了。我说的二型汤是二型一糖一尿一病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