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一生好读书,年轻时因读书过劳而咯血。 自康熙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1687年4月3日),首次驻跸畅春园,至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病逝于园内寝宫,即34岁起至离世,凡36年,在畅春园度过大部分时间。 康熙帝住畅春园,是为“避喧听政”,也是为避喧读书。 这从他把自己起居的寝宫取名清溪书屋,就不难看出。 畅春园不仅有他的清溪书屋,还有康熙帝为太子胤礽及其他皇子皇孙读书而置的无逸斋。 无逸者,不许一日暇逸之意矣。畅春园的湖边还散落有清源书屋。清源者,探本溯源之意,也是读书精进之意矣。 康熙帝晚年作《畅春园西新园观花》,有“寸阴惜鬓短,尺影逐时长。心向读诗奥,精研莫可荒”句。 康熙帝一生手不释卷,并深知“尽信书不如无书”之理。 故,在对诸皇子《庭训》中,又特有“读书不要被书骗了”的读书经验之谈。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翻找所藏档案时发现,康熙帝在京城还有一个藏书、读书的理想场所,那就是南苑。 南苑属北京今丰台区,当时分旧宫与新宫。有说旧宫为明代所建,新宫为康熙朝所建。 从南苑书房规模之大、之多看,为康熙朝所建的可能性更大更多一些。直到晚清、北洋政府时期仍有修理档案,则清朝遗留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内中,仅一处楼殿,就分别置有头层书房(档案内原名如此,下同)、二层书房、三层书房。 说明藏书有三层楼面,俨然已是一座藏书十分丰富可观的藏书楼了。 南苑除了有这处三层楼面的藏书楼外,还有另一处“榆荫书房”。 顾名思义,这里的书房周围环有高大茂盛的榆树,树冠庞大。 除这两处外,从档案上看,还有另外一处叫“二间书房”。 这还没完,从档案记载上看,还有东书房五间、西书房五间、穿堂书房二间、顺山书房二间、套书房四间、北淡思书房三间。 新宫共有书房七处、三层楼面不计在内,另有23间。 雍正帝在入住圆明园以后,除了大建楼宇殿阁、大炼丹药外,至今未见其有在圆明园刻苦读书的任何记载。 他在圆明园的读书画像更多的是用来作秀。 因为,好不容易在圆明园地图上找到一个深柳读书堂,先是安置《十二妃子像》或云《十二美女像》,后又被改作筑设道教斗坛场所。 在读书堂安置《十二美女像》或筑设道教斗坛场所,还能静心读书乎? 若去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参观即可见,除养心殿东西两侧有不少嫔妃居住的寝舍及大殿西边有御茶房外,东西暖阁藏书也仅作点缀而已。 无论是《起居注》《实录》,还是《朱批谕旨》里,都很少见到其在养心殿或圆明园如何刻苦读书的文字记载。 曾见到雍正帝皇子时代和龙飞后的读书画像,也很少有这方面的内容记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康熙帝称得上是一位刻苦读书学习的模范,是对西方科技文化兴趣最浓、最开放、学习最认真、应用面最多最广的皇帝,是举世公认,应该没有什么争议的了。
康熙帝一生好读书,年轻时因读书过劳而咯血。 自康熙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168
晗宇说历史
2024-11-20 22:10:25
0
阅读:0